數字印刷在滿足短版圖書印刷上確實具有優勢
國內的圖書印刷至今依然以膠印為主,近年來也有企業出于環??紤]嘗試柔印工藝,但由于柔印的制版成本相對高昂,質量也難與膠印媲美,仍處于叫好不叫座的狀態,柔印在滿足短版圖書印刷上的劣勢則更大。
時至今日,數字印刷除了其產品缺乏大眾心理承受范疇內的性價比外,在滿足一般圖書印刷上已基本不存在問題。在2016年德魯巴印刷展上,小森公司在展位上十分自信地陳列著采用膠印與數字印刷分別完成的同一畫冊,讓參觀者做比較。其后,在藝術類圖書印刷上處于領先地位的雅昌公司又率先安裝了3臺B2幅面的IS 29數字印刷機,這也是對數字印刷工藝的認可??陀^地說,數字印刷走到這一步也花費了不少時日,這中間既有設備供應商對設備持之以恒的改進,也有出版社編輯觀念上的轉變,他們開始接受新工藝完成的產品。
記得十多年前,在印刷企業采用數字印刷設備取代傳統打樣工藝時,編輯們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看慣了傳統打樣,簽樣后要求企業在規?;a時按圖索驥既屬理所當然而且也容易跟像,但數字印刷完成的打樣,要求印刷在色彩還原上做到完全一致還確實有點勉為其難。經過一段時間從主客觀兩方面做的努力,出版社已經接受了數字印刷產品。
基于現時采用數字印刷與傳統膠印兩者在支出平衡點上還偏低,所以印刷數量上千的產品依然大都選用膠版印刷,如若能把數字印刷的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質量進一步提升,兩種生產工藝間的平衡點上升到千本,相信運用數字印刷圖書的比重就會大幅提升。這中間,年青一代工薪收入的提高與消費觀念的轉變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性價比不足影響著數字印刷在圖書印刷領域的快速發展
性價比不足是影響數字印刷在圖書印刷領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更何況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膠版印刷工藝,有質量、有效率、價格還富有競爭力,加上組織合版印刷又大大提升了膠版印刷的議價空間。
與傳統印刷比,數字印刷有著不少自身特色,這導致在某些領域的市場競爭是不充分的,降低了生產企業的議價能力。
比如,由于數字印刷設備采用的成像原理不同,零備件與耗材缺乏通用性,在實現了設備銷售后,供應商實際上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企業的生產。因此,數字印刷設備的市場競爭主要體現在實現銷售前,完成了設備銷售,只要企業不變換設備供應商,供應商就能長期從印刷企業身上抽血。
比如,數字印刷按張計價,控制價格的不完全是生產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由負責設備維修與耗材供應的供貨商決定。而且,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溫水煮青蛙,數字印刷企業大都已接受這種做法。這樣做的好處是企業省卻了維修工人,但正因為此,在供應商推出新設備后往往以原設備已缺乏更換零件為由逼著企業不斷地更新設備。因此,生產企業抱怨是在為供應商打工。
迄今為止,數字印刷的性價比不高,導致出版單位在選擇印刷方式時依然會首選傳統膠印。即使已經引進了數字印刷設備的印刷公司,除了為數量有限的短版圖書提供印刷服務外,更多時間還是用于制作樣書或完成缺數補版。一方面是設備的利用率不足,另一方面是單位制作成本遠高于傳統印刷,這就決定了數字印刷在現狀下難以得到快速推廣。多方共同努力改變這一現狀是當務之急。
完成“兩次編輯”的要求迫使印刷企業加強印前制作力量
數字印刷設備的智能化程度很高,從一定意義上說,操作數字印刷機就是在控制按鈕。但是,數字印刷的大量工作在于付諸印刷前的再加工,這對印前制作提出了新要求。
事實上,伴隨著電腦的普及,互聯網在編輯過程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出版社與印刷廠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適應這種的變化同樣是印刷企業提升為出版社服務能力的需要。具備充足的印前設計、制作能力,就有可能爭取到更多的適合數字印刷生產的業務,反之亦然。有出版工作者將此歸結為“二次編輯”,通過印刷廠的工作,提升配圖的質量,讓整本圖書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中華民族文化大系》這套圖書的出版過程中,該書以構建成中華大家庭的56個民族為背景,描述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讓國人更深入地了解大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全書采用文字與圖案相結合的方式,風格與《上下五千年》一書相同,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本書原來選擇在傳媒集團內的一家企業印刷,但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工廠堅持印刷就是真實還原原稿的理念,后來移至雅昌上海公司印刷,雅昌在承接了該項目后安排為數不少的印前制作人員對出版社提供的圖片逐幅進行調圖修正,最終達到忠于原圖但又優于原圖的要求,讓出版單位感到滿意。
這一事件讓我們意識到:時代在變化,年輕一代對閱讀觀賞性提出了新要求,圖書更多地強調圖文并茂,甚至是同步植入兩位碼,實現圖文與音響相匹配。如果說從前的作者得完成全部稿件后才交付編輯完成后續工作,那現在書中的不少圖片來自于網絡,這些圖片用于印刷難有理想效果,這就需要印刷廠幫助做第二次加工。網絡時代出版社對印刷企業的這一要求,如果印刷廠不能響應,依然按照真實還原作為工作標準,那就不可能達到出版社的要求。相反,幫助編輯進一步提升配圖的質量反倒成了印刷企業的一項新任務。對此,印刷企業應該有充分的認識。
其實,培養一支具有能力的印前制作隊伍,幫助客戶提升圖片質量是數字印刷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做好了能增加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增加業務量,反之,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業務就勢必流失。
由預造貨轉為按需印刷,商業模式的轉變同樣以性價比為基礎
長期來,出版社采用預造貨的方式組織圖書出版,其好處是單位成本低,質量上乘,存在的問題是:預造貨既需占用一定量的資金,而且萬一銷售不對路,圖書就可能出現庫存積壓甚至是因滯銷而無奈報廢。按照可以查閱到的總局公布的數據,時至2012年末,我國新華書店與出版社的圖書庫存金額已達880.94億元,該數字大于2016年實現的832.3億元的圖書出版營收,不可小覷。
變傳統的預造貨方式為根據市場訂單實現按需印刷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法,但這得轉變已經做得得心應手的現行商業模式,由歷史上以出版社為導向,讀者唯有用腳投票改為由讀者主導,出版社按照讀者要求完成圖書印刷的逆向模式。這個轉變無疑是個痛苦的過程。
按照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參謀長曽鳴的說法:“只有當C2B開始大規模興起的時候,整個商務的全鏈路才會徹底地被互聯網重構?!边@話說出了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道理,傳統時代崇尚的是B2C,“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但互聯網時代崇尚的是C2B,“企業按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而且,唯有“大規模興起”才會“徹底地被互聯網重構”。圖書領域改變商業模式的關鍵就在于此。
數字印刷在鳳凰傳媒印刷公司的應用很大程度上與集團領導觀念領先并且積極推動聯系在一起,沒有數年前集團副總經理黎雪先生向出版社編輯們灌輸圖書成本應該在制作成本外再加上資金占用成本的觀點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鳳凰數碼印刷。當然,黎總觀念上的前瞻性還不止于此,包括積極推動出版社數字化發展、在線編輯、印刷企業大步走向海外,都領先于業內其他單位。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數字印刷在圖書印制領域的走強關鍵在于傳媒集團領導觀念上的轉變。用曽鳴提升到商業邏輯上的說法,就是要真正從歷史上的B2C轉向互聯網時代的C2B,盡管完成這一步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這應該是圖書編印發革命的一個方向。
加緊發展我國的數字印刷設備制造能力,在提升產品的性價比上下功夫
導致我國數字印刷產品缺乏性價比,或者說市場競爭能力還不強的根源,除了觀念還沒有變到位外,另一個客觀原因是太高的對外產品依賴度毫無疑問地提升了產品的單位成本,扭轉這一現象,增加在數字印刷設備制造上的投入,像高鐵具備后發優勢一樣,增強國內企業在數字印刷設備及耗材上的集成能力十分重要。
直接出印版機(CTP)1985年亮相于德魯巴印刷展,之后很長時間在國內推廣不開,究其原因,非印刷人不了解而是設備與耗材依賴進口成本太高,讓印刷人可望而不可及。直到跨進新世紀,國產CTP設備快速走向市場,大幅拉低了售價,才迎來了市場普及,也才有了北京市政府把淘汰傳統曬版列入2017年目錄的可能。
事實上,數字印刷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在建筑裝潢領域與紡織印染領域發展,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在于相對于商業印刷此類設備的精度要求較低,設備的國產化步伐就邁得較快,
數字印刷要在圖書印制領域乃至于其他領域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十分關鍵的是從設備到耗材都要陸續走向本土化、國產化。時代是在向前發展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這一事件讓我們意識到:時代在變化,年輕一代對閱讀觀賞性提出了新要求,圖書更多地強調圖文并茂,甚至是同步植入兩位碼,實現圖文與音響相匹配。如果說從前的作者得完成全部稿件后才交付編輯完成后續工作,那現在書中的不少圖片來自于網絡,這些圖片用于印刷難有理想效果,這就需要印刷廠幫助做第二次加工。網絡時代出版社對印刷企業的這一要求,如果印刷廠不能響應,依然按照真實還原作為工作標準,那就不可能達到出版社的要求。相反,幫助編輯進一步提升配圖的質量反倒成了印刷企業的一項新任務。對此,印刷企業應該有充分的認識。
其實,培養一支具有能力的印前制作隊伍,幫助客戶提升圖片質量是數字印刷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做好了能增加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增加業務量,反之,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業務就勢必流失。
由預造貨轉為按需印刷,商業模式的轉變同樣以性價比為基礎
長期來,出版社采用預造貨的方式組織圖書出版,其好處是單位成本低,質量上乘,存在的問題是:預造貨既需占用一定量的資金,而且萬一銷售不對路,圖書就可能出現庫存積壓甚至是因滯銷而無奈報廢。按照可以查閱到的總局公布的數據,時至2012年末,我國新華書店與出版社的圖書庫存金額已達880.94億元,該數字大于2016年實現的832.3億元的圖書出版營收,不可小覷。
變傳統的預造貨方式為根據市場訂單實現按需印刷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法,但這得轉變已經做得得心應手的現行商業模式,由歷史上以出版社為導向,讀者唯有用腳投票改為由讀者主導,出版社按照讀者要求完成圖書印刷的逆向模式。這個轉變無疑是個痛苦的過程。
按照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參謀長曽鳴的說法:“只有當C2B開始大規模興起的時候,整個商務的全鏈路才會徹底地被互聯網重構?!边@話說出了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道理,傳統時代崇尚的是B2C,“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但互聯網時代崇尚的是C2B,“企業按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而且,唯有“大規模興起”才會“徹底地被互聯網重構”。圖書領域改變商業模式的關鍵就在于此。
數字印刷在鳳凰傳媒印刷公司的應用很大程度上與集團領導觀念領先并且積極推動聯系在一起,沒有數年前集團副總經理黎雪先生向出版社編輯們灌輸圖書成本應該在制作成本外再加上資金占用成本的觀點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鳳凰數碼印刷。當然,黎總觀念上的前瞻性還不止于此,包括積極推動出版社數字化發展、在線編輯、印刷企業大步走向海外,都領先于業內其他單位。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數字印刷在圖書印制領域的走強關鍵在于傳媒集團領導觀念上的轉變。用曽鳴提升到商業邏輯上的說法,就是要真正從歷史上的B2C轉向互聯網時代的C2B,盡管完成這一步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這應該是圖書編印發革命的一個方向。
加緊發展我國的數字印刷設備制造能力,在提升產品的性價比上下功夫
導致我國數字印刷產品缺乏性價比,或者說市場競爭能力還不強的根源,除了觀念還沒有變到位外,另一個客觀原因是太高的對外產品依賴度毫無疑問地提升了產品的單位成本,扭轉這一現象,增加在數字印刷設備制造上的投入,像高鐵具備后發優勢一樣,增強國內企業在數字印刷設備及耗材上的集成能力十分重要。
直接出印版機(CTP)1985年亮相于德魯巴印刷展,之后很長時間在國內推廣不開,究其原因,非印刷人不了解而是設備與耗材依賴進口成本太高,讓印刷人可望而不可及。直到跨進新世紀,國產CTP設備快速走向市場,大幅拉低了售價,才迎來了市場普及,也才有了北京市政府把淘汰傳統曬版列入2017年目錄的可能。
事實上,數字印刷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在建筑裝潢領域與紡織印染領域發展,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在于相對于商業印刷此類設備的精度要求較低,設備的國產化步伐就邁得較快,
數字印刷要在圖書印制領域乃至于其他領域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十分關鍵的是從設備到耗材都要陸續走向本土化、國產化。時代是在向前發展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所屬類別: 行業動態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